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老子《道德经》:5句经典名言,大道至简,受用古今

1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

出自《道德经》第63章

很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,最后都是很难兑现的。随便的许下诺言,问他什么都说:“保证没问题”,等到要兑现诺言的时候,才发现什么都是问题。

最后就只能失信于人。答应的太快,根本不管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兑现,不管现实的困难到底有多少,只是图一时嘴快。

2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
出自《道德经》的64章

很多人围着才能合抱的大树,是怎样长出来的?都是从刚开始的一个小芽破土而出长起来的。

很高的楼台,是怎样起来的呢?都是一筐一筐的土累积堆起来的,那千里的路程,是怎样走出来的呢?一步一步走出来的。

以前古代交通工具没有那么发达,都是步行居多。老子在这里用这些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告诉我们,大是从小中积累而来,高是从低发展而来的道理。

3、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 出自《道德经》第43章

天下最柔的东西,是可以驾驭天下最刚强的东西。水滴石穿,水还可以变成气体,慢慢的吹过去,气体膨胀,可以让很多东西炸裂开来。

水虽然很柔,但是变化无形,汇集成海,可以载舟,也能覆舟,因此老子说水的精神是最接近于道的。


4、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,绝学无忧。 出自《道德经》第19章

人不可能没有私心,老子在这里是要告诉我们,要尽量减少个人的私欲,不要让欲念扰乱了我们的内心。

把自己本真很朴素的那一面表现出来,少一些巧利在其中,不要流于表面和虚伪的形式来迷惑世人,这样就不会有忧患了。

5、和大怨,必有余怨;安可以为善? 出自《道德经》第79章

调节大的怨恨,就一定会留下小的怨恨,在老子看来,这样的调和并不是最好的办法,最根本的就是不结怨。

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大的怨恨,即便是去道歉,去和解,都是没有办法完全能化解的,很小的事情,道歉可以解决,很大的怨恨,就没有办法没有余怨。

以德报怨,就是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,防患于未然,就要施行德行,避免积怨。

以上内容皆出自《道德经》,《道德经》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阐述了宇宙的根本,天地的变化规律,阴阳之间的变化玄机,称为“道经”。下篇讲述了处世的策略,进退之道,以及长寿之道,称为“德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