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“雨落芭蕉”写入诗词有多美,句句惊艳,句句动心


1

早蛩啼复歇,残灯灭又明。

隔窗知夜雨,芭蕉先有声。

唐:白居易《夜雨》

读白居易的诗,很多时候感觉平和亲切,带着一种朴素的美,就好像在听一个好朋友缓缓地跟你分享他的点点滴滴。

草丛中的蟋蟀在断断续续的鸣叫,大雨前刮来一阵清风,屋内的灯火明明暗暗,吹灭后又重新将它点亮,隔着窗户在沉沉的夜色中知道下雨了,只因为我听到芭蕉叶上响起了滴答的雨声。

这是一场夏秋之季的夜雨,诗人先从听觉、视觉两个角度为雨做着铺垫,然后以淅淅沥沥的雨落芭蕉声,告诉人们雨已经来临。

在诗歌中,把“雨落芭蕉”入诗白居易属于首创,而在他之后的诗人,更多的是寄托一种寂寥寂寞的心绪。

比白居易少41岁的李商隐,别出心裁把“雨落芭蕉”化用成“雨打枯荷”,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读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。

2

秋山不可尽,秋思亦无垠。

碧涧流红叶,青林点白云。

凉阴一鸟下,落日乱蝉分。

此夜芭蕉雨,何人枕上闻。

宋:林逋《宿洞霄宫》

林逋,有梅妻鹤子之称,有时候会想,若不是他飘然世外,若不是他孤高恬淡,或许也不能写出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,这样清逸出尘的诗句。

洞霄宫位于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山中,大涤山的秋色真是美不胜收,引发人的无限秋思。

片片红叶从枝头飘落,流向清澈碧绿的山涧,青翠的山林上空,飘动着朵朵白云,绿荫重重,鸟儿在其中飞来飞去,夕阳西下,乱蝉嘶鸣。

入夜时分,一场夜雨悄然降临,那雨点点滴滴落在芭蕉叶上,不知是谁在感受着这秋雨的气息,一夜未眠。

林逋是杭州孤山的隐士,来到大涤山游览有感,写下这首清新飘逸的诗作。

读着它就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来到了秋山之中,潺潺的流水,火红的枫叶,蓝天白云,黄叶飘飘,秋花秋草,一路鸟语花香。

不禁想要走出家门,在这个金秋十月,回到大自然的怀抱,饱览祖国的大好秋色!

3

一声梧叶一声秋,

一点芭蕉一点愁,

三更归梦三更后。

落灯花棋未收,叹新丰孤馆人留。

枕上十年事,江南二老忧,都到心头。

元:徐再思《水仙子·夜雨》

徐再思的这首词,可能是诗词中最愁的“雨落芭蕉”。

当梧桐遇到秋天,当芭蕉遇到雨,当漂泊天涯的游子一个人独宿于旅店,在这样无人相伴的夜晚,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回忆。

对家乡的眷恋,对父母的思念,十年漂泊的苦楚,人情的冷暖,都在这个夜晚的雨声中一一在心头萦绕。

是忧、是愁,是思,是念,淹没诗人的不止是今夜的雨,还有今夜的情感洪流!

4

云一涡,玉一梭。

澹澹衫儿薄薄罗,轻颦双黛螺。

秋风多,雨如和。

帘外芭蕉三两窠,夜长人奈何。

南唐:李煜《长相思》

李煜是南唐的君主,一朝高高在上的君王,一朝听人摆布的阶下囚。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,让李煜的诗词透着别样的哀愁。

这是一位美丽的佳人,盘着一头秀发,上面插着一支精美的玉簪,她衣着淡雅,罗裙飘逸,却不知为何眉头轻蹙,一双秋水般的眼眸中似乎含着淡淡的愁。

窗外秋风萧瑟、秋雨缠绵,弥漫在整个夜空,三三两两的芭蕉树在风雨中摇曳,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。

这样孤寂的夜晚,她一个人听着恼人的秋声,真不知该如何度过。这首词中的“雨落芭蕉”也带着浓浓的孤寂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