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红木为什么容易开裂(红木开裂好不好?)

红木家具开裂问题,一直都是圈里人比较有争议的问题。

有人说红木开裂很正常,有人说木头处理好了就不开裂了,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
从木材处理来说,现在有蒸汽烘干、微波烘干、电烘干、液压碳化、煮蜡烘干、水煮烘干、自然晾干,每一种烘干方法都有优缺点。

咱先说说过去传统的烘干方法。首先,把材料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,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取出木材当中的水分和油脂的过程,然后开料,晒干晾干,在进入传统的烘干模式,类似于蒸汽烘干。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周期长。优点是完整的保存了木材的活性物质。这种方式已经明显的不适应当下快速生产的模式需求。现在很多材料从砍伐到成品可能都用不了半年的时间。所以所以说传统的烘干模式,适应不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。

于是随着红木产业的需求,科技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烘干方式,出现了红木家具的生产过程当中。各种木材的处理方式层出不穷。大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。追求材料的稳定性,速度快,表面颜色好。煮蜡工艺就是市面上普遍流行的一种工艺。高温煮蜡,那木材浸泡,然后烘干。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脱脂的过程。利用蜡的密度关于油脂的密度,于是在高温下,木材的毛孔打开,蜡进入了木头的毛孔,因为蜡的密度高于油脂的密度,把蜡灌进去,把油脂替换出来。然后木材拉出来烘干。这种木材的处理方法,使木头稳定性强。缺点是木头的油性差,木材处于半碳化状态。如果整体工艺控制不到位,木材管孔里面全是气泡,木材在受到破坏之后,会像豆腐渣一样一点点掉下来。所以家具在成品以后就必须做油漆处理,这种家具成品以后最怕的是磕碰,一旦有损伤,木材就会颗粒般的掉下来。当然有的处理到位的话,通过适当的家具表面处理技术,在产品的稳定性上还是比较到位的,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木材的需求。

另外的几种处理方法,也大都是为了追求木材的稳定性,这种快速的处理木材的方法,从木材本身来讲,无非就是快速的脱脂脱水的过程,木材的开裂变形源于木材的油性。任何一种干燥处理方法,都是将木材的油性释放出来,选择自然的方法,应该是让木材的内应力慢慢释放,在自然物理化的方法下追求木材能稳定性,这种过程当中木材会出现开裂,收缩和变形,是难以避免的。由于部分商家和普通消费者追求家具的完美,材料的完美,不允许家具收缩和开裂,所以应用而生了很多木材的干燥处理方法。这种快速的去除木头的油性和水分的方法,已经破坏了木材本身的木质结构细胞构成。

从木材本身上来讲,保持木材的活性,保留木材的脾气,也就是要保持木材的油性,维持木头的生命力。所以我个人认为,让木头保持一定的收缩开裂,甚至变形,让木头做木头。顺其自然就好。